证监会敦促上市券商必须聚焦主责主业,融资计划要合理确定审慎决策
(资料图)
新年伊始,华泰证券拟配股融资280亿元,证监会敦促其“审慎决策”,成了本周的财经头条新闻。
我们先来简单回顾一下事情的始末。
2022年12日30日晚,华泰证券提前给29万户股东准备了跨年“礼物”——280亿元的配股募资预案。2023年开市第一天,华泰证券A股盘中闪崩8%,H股也一度跌近6%,带崩整个券商板块。
股民纷纷指责华泰证券“不讲股德”,甚至有投资者发表了6000字长文《请否决华泰证券的配股提案——写给证监会的公开信》。
就在此时,证监会采用“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的形式,盘中罕见发声。
问:近期,有上市证券公司公告实施再融资,请问证监会如何评价?
答:我们关注到有关上市证券公司再融资行为。我们一直倡导证券公司自身必须聚焦主责主业,树牢合规风控意识,坚持稳健经营,走资本节约型、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发挥好资本市场“看门人”作用。作为已上市的证券公司,更应该为市场树立标杆,提高公司治理质效,结合股东回报和价值创造能力、自身经营状况、市场发展战略等合理确定融资计划及方式,董事会和股东大会要统筹平衡,审慎决策,切实维护各类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同时,证监会也会支持证券公司合理融资,更好发挥证券公司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功能作用。
在笔者看来,证监会这段240字的答记者问,至少点到了三个要点。
一、融资计划要结合股东回报和价值创造能力,合理确定,审慎决策。
就拿华泰证券来说,自2010年2月上市以来,通过A股IPO,赴港上市募资,定向增发以及在伦敦交易所发行GDR,上市12年募集资金近千亿元;而分红仅290亿元,与本次配股规模相当,这意味着一次配股要拿回12年给股东的全部回报。另一方面,高管却拿着继中金公司、中信证券之后的第三高薪酬。股东回报少,高管收入高,自然要引发股民愤慨,纷纷选择用脚投票。
二、券商应发挥好资本市场“看门人”作用,作为已上市的证券公司,更应该为市场树立标杆。
华泰证券“看门人”的作用又发挥得怎么样呢?近年来其保荐的多个项目被发现涉嫌欺诈发行。例如中小板IPO造假第一股绿大地(现更名为ST交投),创业板刚退市不久的金亚科技等。
公开信息显示,近三年来,华泰证券保代遭处罚次数高达10次。不仅如此,公司还曾因反洗钱业务于2020年2月被央行罚款1010万元,成为券商反洗钱的“最贵罚单”,或构成重大违法。而三年内存在重大违法,是配股面临的实质性障碍。
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证券公司必须聚焦主责主业,树牢合规风控意识,坚持稳健经营,走资本节约型、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众所周知,经纪、自营、投行是证券公司的三大传统主业。但券商经纪业务目前佣金也就万分之三、万分之四;自营既比不上基金,甚至比不上散户;投行业务被头部券商抢了大头。在三大传统业务日趋衰微之际,迫使券商从事更能赚钱的资本中介等“重资产”业务。例如融资融券,记得之前客户向券商融资,年化利率一般在8%上下,近两年有所下降,但也在6%左右,且风险较小。这次华泰拟配股募资280亿元,其资金投向就包括:100亿元拟用于发展资本中介业务;80亿元拟用于扩大投资交易业务规模;50亿元拟用于增加对子公司的投入;30亿元拟用于加强信息技术和内容运营建设,20亿元用于补充其他运营资金。
此前,中信证券配股方案中,280亿元募资中(实际募资224亿元),更是将190亿元投入资本中介业务。
证监会所指“证券公司必须聚焦主责主业”,“走资本节约型、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对此,我们能否理解为,券商这种“重资产化”的商业模式不宜发展过快,而应将重点放在发挥好资本市场看门人这一主责主业上呢?事实上,包括IPO包括再融资,相关中介不勤勉尽责,甚至沆瀣一气通同造假的个案比比皆是。
颇为尴尬的是,面对市场质疑,1月5日早间,华泰证券在互动平台回复了七条投资者提问,内容包括高管薪酬,配股价低于净资产等等,还解释了此次配股的资格、背景、意义等。但在11时左右,上述回复被悉数删除。
笔者很难猜测悉数删除有何背景。但估计华泰280亿元配股方案很难如数实现。不仅是华泰,那些不注重股东回报,动不动上百亿乃至数百亿的“吞金兽”也会有所收敛,如此,则投资人幸甚,股市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