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风险管理是保险业的一项战略选择,战略一经形成,就要长期坚持、一抓到底。
□蔡贤茂
风险减量服务这项工作,其实不是新鲜事物。各家保险公司在业务和管理实践中,围绕风险减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其中有些公司起步早,已经做了很多年。这次由监管部门正式提出,在全行业开展风险减量服务,意味着由各家公司自发的商业行为,升级为政府部门的明确导向。在全行业开展风险减量服务,重在凝聚集体力量,把几十家财险公司、几十万名财险员工的智慧充分激发出来,再加上第三方合作机构,以及长期服务的客户,就会产生“1+1+1>3”的协同效应。
风险减量服务的前提,在于前端如何去发现风险。安全生产也好,环境污染也好,保险业在这些领域做了一些工作,但主要限于提供风堪报告,或是发短信提醒。真正从专业的角度帮助被保险人更充分地认识风险、有效减少损失发生,做的还是远远不够。行业希望在某一个领域得到认可,那么前端的风险防范工作必须做好,如果功夫下得不到位,与客户的信任就很难建立起来。举个例子,美国有一家保险公司长期专注于锅炉压力容器保险,已经有150多年历史。它在19世纪末就建立了“哈特福德标准”,当时几乎整个美国的锅炉都是按照这个标准设计制造和检验的。如果能够做到这一步,保险公司就可以说自己具备了核心竞争力,就不必担心被别人抢走客户。相反地,如果不具备这种核心能力,一味地把心思用在简单的价格竞争这种不被监管支持、行业也不认可的地方,结果就会导致越来越内卷,发展的质量和可持续性都无法实现。
核心竞争力打造,贵精不贵多。面对复杂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无论哪一家公司想要掌握所有行业的风险特征,都是不现实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的几十家财险公司如果都能找准自己专精的领域,深耕细作,精益求精,真正践行工匠精神,就能挣脱贪大求全的惯性思维束缚,走上专业化、差异化发展之路,在细分市场建立比较优势,在专业领域真正积微成著。差异化竞争,要建立在差异化服务、差异化管理基础之上。
风险减量对保险消费者尤其重要。保险消费者购买保险,是为了防范万一,没有哪个理性的消费者盼着自己出事故拿赔款。少出事、不出事,保障企业安全稳健运行,才符合经济理性。风险减量与消费者的利益诉求是高度契合的,它跳出了传统的风险等量管理模式下,只进行风险转移和价值补偿的圈子,而是通过减少事故发生、减轻危害程度,来避免价值损失,从而提升经济运行质效,增进社会福利总和。例如,我们承保的果园面临冰雹极端天气,通过发射防雹弹等手段实施干预,花十几万元的防雹弹费用,减少几百万元的苹果损失,保险公司和果农可以实现双赢。再比如,一些营运车风险等级较高,不少保险公司反映做一单赔一单,其实原因是保险公司的注意力局限于风险等量管理,保费充足度不够,结果导致业务无法持续。我们希望通过对这些车辆开展风险减量服务,使它的风险因素、风险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让保费与减量后的风险能够匹配起来,业务质量就可以得到明显改善。
心有多远,就能走多远。风险管理是保险业的一项战略选择,战略一经形成,就要长期坚持、一抓到底。久久为功、善作善成,不要随意改变,也绝不能半途而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