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近日长城汽车和比亚迪之间的关于高压油箱的争论成为全国层面关注的舆论焦点。无论是比亚迪如今头顶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桂冠,还是曾经一度打造哈弗H6(图片|配置|询价)的长城汽车实名举报,都让整件事情充满了戏剧性。】
撰文|张大川、编辑|禾 子
(资料图片)
5月25日,长城汽车官微发布声明,其已于4月11日向包括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内的国家相关部委递交举报材料,就比亚迪秦PLUS DM-i(图片|配置|询价)(产品型号:BYD7152WT6HEVC2)、宋PLUS DM-i(图片|配置|询价)(产品型号 BYD6470ST6HEV2)采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问题进行实名举报。
通过长城和比亚迪的公开声明可以发现,整件事情并不复杂。长城汽车质疑比亚迪在混动车型上没有使用高压油箱转而使用了普通油箱,而且根据长城汽车的理解,在混动车型上使用普通油箱是没有办法通过燃油蒸发测试。换而言之,也就是比亚迪通过使用了一个低成本的普通油箱,来拉低整车的成本,进而构建起自己的性价比优势。
高压油箱是不是必须的?
顾名思义,高压油箱和常压油箱最大的差异就是可以承受的内部压力不同。
汽油比较容易挥发,尤其是整车行驶过程中的热量传递到油箱会加速汽油的挥发。常压油箱当油箱内的燃油蒸气压力达到4~7kPa时,油箱上的燃油蒸气阀打开,燃油蒸汽会进入到碳罐并重新被导入到发动机进气歧管。但是对于混动车型来说,尤其是电池容量更大的插混车型来说,其发动机工作时间会大幅减少。这就会使得被储存在碳罐内的燃油蒸汽被导入发动机内燃烧掉的几率大幅下降。如果再使用常压油箱,就有可能把燃油蒸汽直接排放掉。
在这种情况下,高压油箱应运而生。高压油箱一般可以承受35-40kPa的蒸气压力,也就是说,更多的燃油蒸汽能够被滞留在油箱内,而等到发动机运行时,燃油蒸汽才会通过碳罐进入到发动机进气歧管中。由于油箱整体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因此油箱需要重新设计,在使用材料上成本会明显提升。从网上搜罗的数据来看,单个高压油箱的成本可能比普通油箱高出500-1000元。
这是一场比亚迪输不起的争论
对于比亚迪来说,这是一场输不起的争论。在比亚迪的销量中,DM混动车型占据半壁江山,尤其是秦和宋更是比亚迪销量支柱系列。后期如果认定比亚迪的相关车型无法通过燃油蒸发测试,撇开行政罚款以及对企业的声誉来看不谈,光就是召回所带来的成本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从比亚迪的回复来看,大概率可以判断其没有使用高压油箱。但现在还不知道,比亚迪是不是使用了其他“黑科技”来通过燃油蒸发测试。作为一个强制性的法规测试,按理来说其在能够拿到销售资格之前已经通过了相关测试。换而言之,如果长城的指控是正确的,那就意味着之前不仅比亚迪,连带当时的检测机构都有问题。
而要想还原事情真相并不困难。根据现有的燃油蒸发国标测试方法,对于车辆进行检测。如果在国标排放限制值内,那就没有问题。如果超过了国标的限值,那比亚迪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承担所有的责任。现在的压力已经不在长城和比亚迪两家车企身上,相关主管部门如何进行一个客观公正的测试,不仅给到两家车企,也给到国人一个令人信服的检测结果,已经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所在。
自主品牌车企的环保意识需要紧绷
撇开长城汽车和比亚迪两家车企之间的斗气,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中国汽车行业的环保意识。
和欧美国家相比,国内的环保意识相对来说还是有点淡薄。经历这件事情后,希望国内车企能够树立起更加牢固的环保方面的意识,摒弃所有的侥幸心理,在产品设计和试验认证方面牢牢树立环保优先的理念,这样才能避免大量实际上并不满足排放法规的车型流入到市场。之前大众在全球范围内爆发的排放门,让大众汽车名声扫地的同时,在全球范围内也是持续不断地被车主诉讼以及遭受各国政府的罚款。而当前,包括比亚迪和长城汽车都是中国汽车走向海外市场的急先锋。要想在海外市场,尤其是发达国家市场站稳脚跟,法规或者环保更是需要警钟长鸣。如果在这些领域出现了任何瑕疵,那不仅是对于某一个品牌,甚至是对于整个中国品牌汽车都将构成灭顶之灾。
点评
打消质疑最好的做法就是摆事实,讲道理。用最客观的测试和数据来堵住悠悠之口。如果比亚迪真的在相关测试上动了手脚,那立法者或者执法者可以考虑顶格处罚这样的公司;但如果事实最终证明,比亚迪是可以满足国标要求,那长城汽车就需要想一想如何更好地来收场。在政府调查结果公布之前,少一些质疑和猜测,多一些理性来看待,对于各方都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