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的筹边楼。
肖 笛摄
图②:羌绣绣品图案。
受访者供图
图③:张居悦在刺绣。
受访者供图
图④: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的桃坪羌寨。
张 建摄
核心阅读
【资料图】
给抱枕绣上几何分明的羌绣图案,让大山里的八瓣菊、石榴花“开到”首饰上,将传统纹样与高定时装结合……刚刚入选“全国青年非遗传承人扶持计划”的90后羌绣非遗传承人张居悦以跨界的新意守护传统技艺,让古老的非遗绽放勃勃生机。她说,要把羌绣传承下去,把羌绣背后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一针一线,十指春风。在“张居悦们”的带动下,多彩的羌绣渐渐走出大山,走向更美的未来。
取一缕红线,持一根绣针,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90后羌绣非遗传承人张居悦驾驭着针线律动,眼前的布料上,一朵娇艳欲滴的羊角花正渐渐绽放。
以针线为笔墨,绣出日月星辰、花鸟走兽,或黑白对比分明,或花色斑斓如虹,配色清爽大胆的羌绣,特点鲜明,自成一格。
张居悦记得,她第一次燃起学习羌绣的冲动是在2008年。那年,羌绣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传承工作随即开展。还在读书的她很激动,“想为传统文化尽一份力。”
2013年,大学毕业后的张居悦,回到家乡理县参加了羌绣国家级传承人李兴秀举办的刺绣培训班,成了学员中唯一的大学生。
羌绣针法丰富,常用的就有20多种,纹样更是繁复,不同羌寨各有特色。学会基本功,张居悦又背上行囊,翻山拜访周边羌寨,进寨便问:“哪家的孃孃手最巧?”当时,极少有年轻人上门学习刺绣,绣娘们热情招待、倾囊相授。学会针法后,张居悦还收集老旧绣片,慢慢琢磨样式。
一张张泛黄的老绣片过手,张居悦掂得出其中分量:“绣出的不仅是花纹,还是历史、是故事。”
如何把羌绣传承好,把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张居悦一直在思考。
“如果一直藏在村寨里,羌绣就会离现代生活越来越远。”张居悦说,羌绣主要以服饰为载体,产品自产自用,远离市场流行的艺术风格,传承路径也相对单一。
如何解题?张居悦想到了跨界。2014年,她成立理县囍悦藏羌绣专业合作社,将传统羌绣植入更多产品:给抱枕绣上几何分明的羌绣图案,让大山里的八瓣菊、石榴花“开到”首饰上……订单纷至,初见成效。
步调与理念同频,张居悦决定走出巴山蜀水,到外面的世界找灵感。
机会也由此到来。到上海与高校合作整理、交流羌绣传统纹样时,在上海美术学院老师的牵线下,她得到跟时装设计师创作高级定制羌绣礼服的机会。
终于触碰到陌生又渴望的“时尚感”,张居悦兴奋异常。她将羌绣中的图案元素绘好,设计师设计拼接,再交由绣娘们手工绣出成衣。“突破常规思维,让羌绣变得更惊艳吧!”设计师这样告诉她。
这款名为“大山之托”的礼服参加了巴黎时装周。墨色的裙摆层层展开,犹如蜀地冷峻的大山;素线勾勒,灯笼花、八瓣菊、野牡丹等羌地常见的花朵沿着衣襟盛开至肩膀。站在礼服前,感受到羌绣审美与现代艺术的交汇,张居悦心潮澎湃。
抓住闪现的灵光,跨界产品越发丰富。玫瑰、富贵竹等寓意丰富的元素融入传统羌绣纹样,再以精巧的游绣手法绣成,羌绣走进画框,成了艺术品。熊猫玩偶、箱包挂饰,张居悦的合作社设计了上千款文创产品,针穿线过,羌绣与现代生活徐徐相接。
在上海时,张居悦还受邀给大学生做讲座。“我只懂点针线功夫,哪能给研究艺术的学生讲课呀?”站在讲台上,她紧张得不行,学生们却充满好奇,听得有滋有味,还纷纷想动手学习。看着学生们的目光,张居悦心想,能不能把羌绣带出寨子,在校园中传承下去?
借助高校非遗研培项目,张居悦走进大江南北的校园。有时她在学校驻地交流一个多月,手把手教会学生羌绣针法。有的学生将羌绣运用在毕业设计作品中,还有人就业后仍与张居悦保持联系,为新的羌绣衍生品出谋划策。
产学研融合,非遗传承走向坦途。张居悦在理县桃坪羌寨开设了羌绣文化馆,带领学生“触碰”羌绣的前世今生。合作社茁壮成长,她决定参与高校的艺术实践课程,将学生们设计的羌绣作品变成文创产品。
“要建一座迷你羌绣博物馆,还要办羌绣主题展览……”囍悦藏羌绣专业合作社里,张居悦常与绣娘们围坐一堂,畅谈以后的规划。
60岁的王素花听得入了神。她是当地有名的绣娘,也是合作社最早的成员,见证了羌绣近10年来的点滴变化。
2021年,囍悦藏羌绣专业合作社的绣娘们受邀参加上海时装周。野牡丹盛开在袖口,流云纹环绕胸前,穿上年轻时花费数年绣出的服装……那天王素花走向舞台,第一次沐浴在灯光与掌声中。“看,羌绣多美啊!”翻出照片,她笑得开心,眼里闪着光。
前不久,张居悦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发布的“全国青年非遗传承人扶持计划”2023年度扶持对象名单。张居悦更有干劲儿了。她希望,让羌绣走得更远一些,走到更多人身边。
阿坝的山间,云雾缓缓散开。从历史中走来的羌绣如今正乘风出云,拥抱更美的未来。
版式设计:沈亦伶
《 人民日报 》( 2023年06月06日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