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在广陵区文峰街道连运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微信名叫“邗上砖雕匠”的吉志钢手持锤子与錾子,面对着一块砖苦思冥想。面前是鉴真大师正面、侧面多幅坐像,如何才能雕出大师的神韵,吉志钢始终不敢下“第一錾”。
一人,一砖,一世界。今年60岁的吉志钢原来是工厂的操作工,凭着从小养成的对传统砖雕的兴趣。24年前,他走上了自学砖雕之路,从一名“门外汉”成长为扬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砖雕传承人。“豚跃扬城”“渔樵耕读”“采莲图”等一块块砖雕作品,见证了这位“邗上砖雕匠”的匠心。
耳濡目染传统艺术 中年改行学习砖雕
(资料图)
“我从小就对砖雕产生兴趣,中年时面对人生第二次职业选择,我走上了自学砖雕之路。”吉志钢说。
小时候住羊胡巷,就读于城南小学,南河下一带是吉志钢上学、放学必经之路,湖南会馆、岭南会馆、四岸公所……一座座古建筑上的砖雕,让吉志钢流连忘返。同学朱顺临家的房子是清朝前期的建筑,心生羡慕的吉志钢几乎每天都去玩。
高中毕业后,吉志钢被分配到扬州阀门厂,当起了机床操作工,锻炼了磨刀技术,养成了精益求精的习惯。凭着骨子里的“艺术细胞”,厂里让他当起了宣传骨干,办黑板报是他的“副业”。
“1999年企业改制,我自谋出路打零工。”吉志钢介绍,原单位的同事加好友朱明华对他很了解,知道他对古建筑情有独钟,于是提醒说“你比较适合做砖雕”,就这一句话,让他茅塞顿开,并激发起信心,从而走上了学习砖雕之路。
不为眼前利益所动 匠心守护传统技艺
吉志钢的中学同学刘国根做古玩生意,有一次,吉志钢去他店里见到一个“福”字砖雕,从包浆成色来看应是民国时期的,浅浮雕工艺,刀法细腻,线条流畅。一问价格,刘国根说:“机器加工的砖雕,网上200多元多的是,但这块砖雕,有人出了800元我都不想出手,因为是独一无二的。”
刘国根的一席话,让吉志钢从一开始就认准了守护传统技艺的信念。
凭着20多年对砖雕的痴迷,还有精湛的磨刀技术,吉志钢入门很快,但真正要创作出艺术作品,还需要不断学习。吉志钢边阅读《扬州八刻》《扬州建筑雕饰艺术》等专业书籍,边向玉雕、竹雕、木雕等工匠请教、临摹,同时还与安徽同行交流,慢慢地,他的技艺逐渐成熟。
砖雕,民间称为“硬花活”,是个慢工出细活的手艺,如用机器加工,速度肯定会提高,但吉志钢家里除了一台小钻床用于打孔外,其余连电动工具都没有。
“我原来都在家里的车库创作砖雕,如用打磨机打磨,粉末会到处飞,邻居肯定要投诉,正因为没有,大家才相安无事。”吉志钢说,由于坚守传统手工技艺,没有大规模生产,因此收入不高,曾经10年没有买新衣服。
一人一砖一世界 用砖雕展示“好地方”
“不是我选择了砖雕这个手艺,而是砖雕收留了我,包容了我的平庸和普通,给了我尊严和价值。”吉志钢说,他给自己起的微信名是“邗上砖雕匠”。2019年,他成为扬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砖雕传承人。
扬州砖雕是扬州建筑饰件中的艺术,但多年来,吉志钢用砖雕技艺展示扬州“好地方”的美。2017年,吉志钢用4个月时间雕刻了一块江豚砖雕,赠送给扬州市江豚保护协会,让扬州城市生态美在砖上活灵活现,这是他最有成就感的一块砖雕作品。
“扬州炒饭”“狮子头”“大煮干丝”,淮扬美食砖雕展示“美食之都”魅力;“渔樵耕读”“采莲图”,展现乡村振兴新貌……
吉志钢用一块块砖雕展示扬州“好地方”的“好”。
最近,吉志钢受鉴真书画院委托,正在创作鉴真大师坐像砖雕。
为传承砖雕文化,吉志钢被江苏旅游职业学院聘为客座教授;去年,连运社区专为他在老年活动中心腾出一间房做工作室。吉志钢表示,他将利用今年暑假,为社区青少年传授砖雕技艺,让这一非遗项目代代相传。
(来源:扬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