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我家住郑州老城,小时候常去南关熊儿河边和熊儿桥上玩耍。旧时人们推着独轮车进城,过了熊耳桥便是南关上坡,(据传民国初年城门楼被毁)。旧时南关上坡很陡,小孩子们见有推重车的,就用随身携带的带钩绳子,钩挂在推车上,帮人拉车上坡,挣点小钱花。据记载,乾隆三年(1738年).郑州知州张钺曾在此河上修了一座单孔桥,后因熊儿河涨水冲垮。乾隆十年(1745年)张钺第二次主郑时重修该桥,就是现在的这座熊儿桥。此次重修石桥时,增加了一孔石券,成为双拱石桥,(双拱石桥在古建史上比较少见),四百多年过去,此桥仍十分坚固。古熊儿河石桥长十丈,宽二丈,桥券呈半园形,净跨度为一丈四,高七尺,桥孔用方石砌筑,为宋代建筑法式。在桥拱券上雕刻有飞禽、走兽、花草等,券顶刻有兽张嘴怒目的兽头,寓意镇服水患。桥两端石雕龙头上仰,四肢舒展,造型美观。熊儿河石桥两侧砌有九柱八栏,石柱上雕刻着精美狮子头造型,形态各异,被来往行人摸得油光发亮。两侧共有12只石狮,粗心人数来数去,仅数到11只,细心人才会发现,有一只小狮子伏在大狮子身下。现在桥面上的石狮和柱栏装饰已不复存在。熊儿桥曾有个美好的传说在郑州广为流传。很久以前,郑州城南石柱村有个熊姓人家,家中有两个儿子,大的叫熊大,小的叫熊二。后来,熊家老夫妇相继染病去世,留下熊大、熊二兄弟。熊大准备外出谋生,将弟弟熊二送到郑州南关张谷囤监生家里打长工。熊二自幼聪明伶俐,踏实肯干,深得张谷囤家人喜欢,将熊二昵称为“熊儿”,收为义子。熊儿头脑灵活,为人和气,善于经营,为张家赚了不少钱财。熊儿平时生活俭朴,天长日久,熊儿自已也积攒了一些钱。当初郑州南城门外小河上没有桥,下雨涨水时行人要涉水过河十分不便。熊儿想,若能在河上架座桥该有多好!熊儿打算用自己积攒的钱造桥的事得到了张监生的支持。不久一座单孔木桥建成,大大方便了来往行人。老百姓们有感于熊儿的义举,将这座桥用熊儿的名子命名为“熊儿桥〞,“桥”下的这条河,自然被人们叫作“熊儿河”至今。过去郑州老城有多座石桥,如長春桥、铭功桥、西关桥、和后来的大石桥,但熊儿桥的历史最为悠久,历经四百多年,至今仍在使用。现在桥面经钢筋水泥扩宽加固,桥上的石柱石栏等装饰物虽已不存在,但桥下石券上的兽头等石雕仍清晰可见。据查熊儿河发源于城东南三官庙,经马沟、荆胡、王胡寨、高寨,在潘张分为东西两支流入老城区,又在东豆腐砦汇合,折向东北,在南关外流过,沿南城墙经二里岗,过祭城流入七里河,经东风渠汇入贾鲁河。熊儿河全长2l.4公里。旧时郑州没有排水排污设施,熊儿河雨季泄洪,平时成了郑州一条排污沟。在河边居住的不少人家,将脏水脏物,尽往河里倾倒,使城区熊儿河段,变得又窄又陡,河水呈墨绿色,夏季蚊蝇滋生,臭气熏天。近年来,随着城市基础建设,熊儿河沿途修桥建闸,护堤筑坝,污水分流,种花植草。特别是在郑东新区熊儿河段,水面宽阔,两岸杨柳依依,竹林婆娑,河水清澈见底,鱼在水中游,人在岸上走,夏天不少人们在河边支起帐篷野炊休闲,现在熊儿河已成为郑州市一条美丽的景观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