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如今我成了死亡,成了世界的毁灭者”《奥本海默》首次观影后感

哔哩哔哩   2023-08-30 14:58:28

以下内容可能含有剧透()请斟酌观看

今天早上去电影院看了《奥本海默》,由于该影片信息量较大,时间较长,首次观影并不能记住太多细节,如有疏忽还请指出,也欢迎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观点。

《奥本海默》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指导,基里安墨菲主演。本片聚焦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讲述了原子弹发明过程中的政治纷争,带来了关于核能的道德思考。


(资料图片)

作为一个诺兰的忠实粉丝,这次诺兰的作品并没有给我带来如盗梦空间般的刺激和震撼,但却有沉思,可以料想到这部电影并不会让许多人满意,特别是在公众对诺兰的期待如此之高的情况下,但刚看完电影的我感觉心沉沉的,总想写点什么出来。

影片绝大多数篇幅都在刻画奥本海默,这样一个奇怪的人,不那么刻板的科学家,喜欢艺术,文学,性格奇怪而矛盾。对,矛盾,我觉得影片处处都在暗示他的矛盾,大量的面部特写,沐浴在核爆光芒中的心理视角.....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真实的奥本海默被诊断出精神病,这并不奇怪,电影里的那些镜头也能体现。似乎人都是复杂的,更何况这样一个“天才”——他从出生起就显得与他人不同。

对他来说,原子弹的制造似乎并没有带来许多道德困扰,因为他是被迫的,在那时他是否参加曼哈顿计划都对两国的交战没有影响——东京大轰炸造成的伤害比广岛原子弹要大的多。 但他却极力反对氢弹的研究,他认为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他造出了原子弹,所以苏联人也要造,美国人如果研究出了氢弹,那苏联人也一定要有。那时候的世界就会陷入当量大比拼,谁的当量更大,谁就有更多话语权。当然,如果浪漫一点想,这个时候的社会也会陷入一种核威慑下的和平(而当今现实就是如此),但是谁知道这种和平的极限呢?所以最后电影给了一种假设,“我们的确摧毁了世界”。从三位一体试验的成功开始,一切就无法再终止了,核威慑并不能阻止人类使用这种来自地狱的武器。

但奥本海默不希望成为恶魔。我总认为,全片都在暗示苏联制造出原子弹,就是因为奥本海默向苏方传递了消息,或者说是由他默许。“那可是叛国罪” 说出这句话时的奥本海默,眼里似乎就有了某种眼神,加上大量关于奥本海默和他身边的美共的描写,我们有理由相信是他希望美国的核武器有对手来制约。如果只有美国拥有这种武器,那毫无疑问将会形成霸权,所以折中的方案就是构建核威慑下的国际社会,如果大家都拥有核武器,那就要掂量下对手的临死反扑对自己国家的伤害了。正如他在演讲里所说的那样。

(上段仍有疑点,因为实际上我们认为他比起思考人类大义,更爱的是自己的种族以及他的政府——美国政府,他很爱它,我认为他的爱国主义让他无法做出这种事,电影中同他认识的任何人都觉得他是个毫无疑问的忠诚的爱国者,但这就是他的矛盾所在。)

作为一个科学家,奥本海默的哲学思考很深,他并不畏惧战争,而是认为战争能让我们学会享受安宁,唤起我们的责任和纪律感。

但后来,他的想法似乎发生了改变,他对杜鲁门总统说我觉得我的双手沾满了鲜血。” 他的道德困扰开始侵略他,他曾对他和他的同事们说“我们只负责做自己的工作,并无权和责任决定它们怎么使用。”但他成功之后,他无法再被此排解,于是开始来反对氢弹的政治活动。

影片多次使用面部特写,来表示奥本海默的内心复杂世界,以及多次使用他成功后的欢呼脚踏声来表示他内心的惶恐不安,用外界的欢喜来凸显他内心的复杂,这一段让人窒息。影片对于声音的掌控抓人心肺,却又真实无比,三位一体爆炸时候的寂静,不仅让观众屏息,也符合音速比光速慢的真实情况。后来在众人欢呼中的奥本海默,寂静无比,更加显示出他的焦虑。

这部电影带来了许多沉思,站在一个“看穿宇宙”的人的视角看世界,每个人观看这部电影都会有不同的感想吧。作为普通人民的我们,去思考宇宙,去思考人类大义,似乎有些不切实际,但多思考总归是没坏处的。或许我们并不能改变什么,最后思考完我们还需要在乎当下的生活,承受生活的压力,去关心身边实实在在的值得关心的人和事,过好自己的一生。

政治斗争本就复杂,充满了算计,我觉得没有任何人需要去给自己的暴行洗白,因为现在大家都是同一根绳上的蚂蚱,我们拥有这种武器,正因为他可能拥有,所以我们拥有,我们都有。我们可以说美帝在给自己的霸权主义找对抗法西斯,结束日本战争的借口,但政治本身就是那么的恶毒,充满了利益至上。这就是我们所生活的现实。

热文榜单